2025年11月2日 题目: 离开我而找到我

使徒行传 64 - 讲道

日期: 2025年11月2日

题目: 离开我而找到我 (Leaving Me to Finding Me)

经文:

[徒13:9-14]

9 扫罗,也就是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着他,

10 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和奸恶,魔鬼的儿子,一切正义的仇敌!你永不停止曲解主的正直道路吗?

11 看哪,现在主的手临到你,你将失明,暂时看不见日光。” 立时有雾气和黑暗落在他身上,他四处摸索,找人牵他的手。

12 方伯看见所发生的事,就信了,因为他对主的教导感到惊奇。

13 保罗和他的同伴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却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了。

14 他们从别加往前行,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安息日,他们进了会堂,就坐下。

大纲

我们在退修会后,再次回到了使徒行传。

简单回顾一下过去的情况:第一间外邦教会建立在叙利亚的安提阿,那是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外邦人和犹太人在那里一起敬拜的惊人消息传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巴拿巴被派到安提阿,去坚固这教会。

由此可见,巴拿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间教会——耶路撒冷教会——正式差派的第一位宣教士。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对巴拿巴的信任是多么巨大。

当我们一起看使徒行传时,主光照了巴拿巴这个人物,让我们留意他。他是在塞浦路斯(Cyprus)出生和长大的犹太移民(我们称之为散居者或“Diaspora”),而不是以色列本地人。然而,巴拿巴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人们给他起的名字。

巴拿巴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意思是**“安慰之子,劝慰子”**。

巴拿巴的第一次出现就很了不起:当耶路撒冷第一个建立的教会群体面临经济困难时,他是第一个自愿奉献分享的人,以此向世界证明教会是一个世人从未见过的奇妙的爱的群体。

你们可以明白他为什么叫巴拿巴了吧?这位弟兄对神和教会来说,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帮助者?

他第二次出现是在:热心的法利赛青年扫罗曾逮捕基督徒,在大马士革戏剧性地遇见耶稣后,成了被犹太人追捕的人,他好不容易来到耶路撒冷教会的时候。

当时,连教会也怀疑扫罗的悔改,不敢接纳他。就在那时,又是巴拿巴,他第一个相信扫罗的悔改,并为他的安全作担保。

这对于当时处于困境中的扫罗来说,是多么大的帮助啊!对于天父上帝来说,巴拿巴的这种表现又是多么可爱和令人喜悦啊!

巴拿巴确实是上帝和祂百姓的安慰和力量之子。

巴拿巴随后成了在外邦地发生的第一次复兴的关键人物。

[徒11:24 (NIV)]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圣灵是看不见的,信心本身也是看不见的。那么,人们在巴拿巴身上看到了什么呢?

他们看到了他是良善的。即使是邪恶的人,以及世上不认识上帝的人,也会认出良善的人,并被良善的人感动。

看看圣灵的九种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这些在世俗的日常语言中,不都概括为**“好”**吗?

耶稣也这样说过:

[太5:16 (NIV)]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基督徒向世人发出上帝之光的方式是好行为(或“良善的举止”)。这既能感动世界,也能归荣耀给神。

各位,看看耶稣的一生,有一点是肯定的:耶稣是一位真正良善的人。福音书上说,虽然没有一一记载,但祂所到之处,排队等候的病人都被祂治愈,直到祂疲惫不堪。

然而,身体的医治与永生相比,难道不是非常暂时的吗?这个人最终会再次身体衰弱,面对死亡。所以,耶稣只需举行几次大型聚会,展示作为神儿子的神迹就足够了,但祂终究没有拒绝那些来找祂的人,并全部医治了他们。

原因在于耶稣是一位良善的人,祂分担了他们的痛苦。祂明明马上就要让拉撒路复活,却为拉撒路的死流泪。为什么?因为祂同情马利亚和马大的悲伤。

耶稣是一位心肠温暖的人,祂首先同情并与那些因自己的罪而生病和受苦的人一起哭泣。

真正的圣灵充满就是以这种良善的品格和行为显现给世人。

特别是对于那些还不认识圣灵的非信徒,圣灵充满就是以成为他们的好邻舍来表现的。

圣灵充满下的失败

然而,即使是为主而活出这种圣灵充满的生活时,也会经历失败。

看看今天经文中出现的青年约翰·马可。他成长的环境是:他家在五旬节经历了圣灵降临,他家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基督教会的所在地。

马可也被选为人类第一次世界宣教的团队成员。他与巴拿巴和保罗一起的宣教中发生了巨大的事情。行邪术的瞎了眼,塞浦路斯的总督相信了耶稣。马可亲眼目睹了这些了不起的事情。

他不是因为跟随一个普通的牧师而失望离开的,而是这个青年,他是在上帝所认可的——圣经所保证的、最被圣灵充满、最亲近耶稣门徒的巴拿巴和保罗身边的人,中途放弃回家了

看看地图。经文清楚地指出他离开的地方是旁非利亚的别加。

从别加回到地图最右下角的耶路撒冷,他们需要先陆路前往港口城市亚大略,然后乘船到凯撒利亚的安提阿,再从那里陆路南下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回到家。即使船只可以立即找到,这也是一个超过 1000 公里的旅程,至少需要三周以上,实际上可能需要一个月。

在那个时代,既不能在线预订,也不能提前打电话通知家人,沿途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他还是离开了团队回家了,这意味着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完全决意要离开保罗和巴拿巴。

他当时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担忧和失望,从后来第二次宣教时,巴拿巴坚持要带约翰·马可,而保罗坚决反对,两人因此发生激烈争执,最终分开宣教的事实来看,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约翰在离开宣教团队时确实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即使是保罗和巴拿巴这样伟大的宣教团队,也有不和,甚至有人离开。这不仅是来自外界阻碍的苦难,连同工之间也有这样的分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安慰。

即使在忠实的家庭中,夫妻也会吵架,也会与孩子发生不和,不是吗?就像约翰·马可一样,虽然在忠实和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但也有人会暂时离开教会。

就像这不是保罗和巴拿巴的错一样,孩子的信仰迷失不一定只是父母的错。这是一种安慰。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马可成为了在教会历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门徒。他就是写下马可福音的人。不仅如此,他成长为一个保罗和彼得都信任和喜爱如儿子的核心人物。

因此,我们在阅读圣经时,需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基督徒即使努力读经(Q.T.)和背诵经文,也常常忽略这个视角。

圣经完全是关于上帝子民信仰成长的故事,不仅包括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等旧约人物,也包括彼得和保罗等耶稣的门徒。

不幸的是,我们福音派教会常常倾向于将事情简单地划分为“之前和之后”——得救之前和之后、悔改之前和之后、重生之后、圣灵降临之前和之后——以黑白方式看待。

当然,重生前后的差异是永恒的。然而,圣经记录了一个从那时开始,经历高低起伏,不断成长的故事。这个关于持续成长的关键视角,我们没有充分地去把握。

保罗的旅程

马可的离开,对作为他重要助手的保罗来说,是一次痛苦的失败。但令人惊讶的是,圣经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不再称他为“扫罗,也就是保罗”,而开始只称他为**“保罗”**——一个完全改变的名字。

这次失败的经历也促使保罗迈出了变化的又一步。

扫罗这个名字源于希伯来语动词 sha'al,意为“请求”或“恳求”。扫罗的意思是“向上帝恳求而得的人”。这个名字最著名的人物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王,他确实是百姓向上帝求王而得的人。

“扫罗”这个名字带有一种伟大而重要人物的形象。

而**“保罗”是罗马名字,意为“小的”或“谦卑的”**。

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这个名字是他出生在罗马地区大数的扫罗的希腊名字;另一种是他遇见耶稣后为了谦卑自己而取的新名字。

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扫罗从此完全放弃了“扫罗”这个名字,只希望被称为**“保罗”**。这是关键。

保罗在遇见耶稣并恢复视力后,几乎立即就去了犹太人的会堂,宣告“耶稣是基督!”圣经中清楚地显示,他是一个充满热情、不顾一切、正义感强烈的英雄式人物。

正因为如此,紧接着回到家乡隐居的那段时间,对扫罗来说一定是更加痛苦的。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走向世界,与他原来的圈子断绝了联系。正是在那段时间,他正在成为一个更适合“保罗”这个名字的人。

就在那时,巴拿巴找到了他。准确地说,是圣灵差遣巴拿巴再次呼召保罗出来。这意味着他已经准备好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人。

例如,保罗最早写的一封书信是加拉太书,其中使用了非常尖锐和严厉的措辞。

例如,有一个场景是:他看到彼得和巴拿巴在与外邦信徒一起吃饭时,看到从犹太来的犹太信徒后就起身离开了,保罗严厉指责他们是伪君子,是被诱惑牵引了。

当然,彼得和巴拿巴本可以处理得更好,但他们的行为难道就没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吗?他们可能是在体谅那些从犹太到外邦地的弟兄们,可能还不适应。保罗直言不讳地称他们为伪君子,被诱惑牵引了,这表明即使他是正确的,他的方式也是粗暴的。

然而,当我们看他后来写的罗马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等时,他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充满了爱和接纳。

以弗所书 4:2-3 (NIV)

“凡事要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一。”

巴拿巴可能天生就比较温柔和良善。所以,他的成长可能不那么明显。但保罗的转变在他的书信中清楚地显现出来,这些书信后来成了圣经的一部分。

我心里觉得,上帝在众多门徒中,让彼得,以及比起巴拿巴更让我们关注保罗,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这清楚地显示出,这个曾经粗暴、直言不讳地定罪的人,是如何在效法耶稣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温柔和充满爱的人。

保罗的旅程可以简单概括为:遇见耶稣前的热心法利赛人 $\rightarrow$ 遇见耶稣后立即在会堂宣称耶稣是基督的热心初信者扫罗 $\rightarrow$ 几年的隐居 $\rightarrow$ 与巴拿巴一起开始圣灵充满的宣教事工 $\rightarrow$ 在事工中经历马可离开的失败后,只愿被称为保罗。

即使在保罗结束隐居并开始圣灵充满的事工之后,即使在他新的保罗身份确立之后,他也绝没有停止不前。在那之后,他继续与耶稣同行,走上效法耶稣的旅程。

如果我们以持续成长的视角来看待圣经——上帝希望我们看到扫罗成为保罗,以及保罗持续的成长——那么保罗的书信确实清楚地展示了他的转变。

我们福音派教会通常将信仰状态分为两种来判断:有信心或没有信心,重生了或没有重生。他们试图用这两种状态来解释所有的信仰状态。结果如何呢?

是不是有太多人,即使有了几十年的信仰生活,仍然在这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来回徘徊,原地踏步呢?

如果我们不将信仰视为持续的成长,一旦尝试行善失败,难道不会让人放弃,心想“我没有信心,我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吗?在两极之间来回摇摆?难道信仰生活不是这样过的吗?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的信徒容易受到异端邪说的侵害。

保罗失败过,巴拿巴也犯过错误。因此,我们也不会放弃。我们正在不断成长为更美好的上帝的儿女。通过所有这些过程,我们不断成长。我们为此不断挑战、反思并重新开始。这也是上帝让我们每七天有一次敬拜的原因之一。

我们将过去的失败和错误都放在主面前,重新开始。几年后,我们一定会成长。

但是,这不会仅仅靠恩典,自动发生。

[诗63:8 (NIV)] 我心紧紧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

“紧紧跟随”的原意是紧贴、粘附,或努力追赶。这表示一种有力的意志行为。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愿望,而是灵魂的激烈努力。

我们在周三一起阅读的一本书中引用的达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的一句话非常触动人心:

“恩典的对立面是功劳,而不是努力。神国度的钥匙,以及平静而有能力的生活和事工的钥匙,是我们目标明确、果断和持续的努力。”

我们唯独靠恩典得救的信仰告白,意思是我们的任何努力都不足以抵消我们的罪债。

然而,对于那些蒙受恩典的人来说,全心全意爱上帝、服侍邻舍的生活,是通往生命、能力——主所应许的丰盛生命——的道路,这只有在我们不断改变,越来越像上帝的儿女时才能实现。

当我们顺着圣灵的引导,付出心力和努力时,这种丰盛就会随着我们的改变而越来越充满我们。这是应该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祝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为一个拥有更广阔心胸、更深沉的爱的人。

而这一切都永远地从那永恒的生命之主那里涌流到我们里面。

那时,那些曾经言语粗暴的人,会转变为说话温柔和安慰他人的良善之人。

巴拿巴的成长

[徒15:37-39 (NIV)]

37 巴拿巴想带那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38 但保罗认为不该带他走,因为他在旁非利亚时离他们而去,不肯继续和他们一同工作。39 于是他们起了激烈的争执,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如果这时巴拿巴按照他本来平和的性情,退一步避免争吵,会怎么样呢?他们就会按照保罗的意思,留下马可,两个人离开。

但是,如果那样,马可又会怎么样呢?他会背负多大的罪疚感,以为自己的重大错误意味着他永远失去了机会?

然而,这一次,巴拿巴坚定地坚持带马可的意愿,没有退让。这难道不像巴拿巴的作风吗?巴拿巴在那段时间里也在成长。他不再只是一个追求团队和谐的人,而是当他确信是上帝的旨意时,绝不退缩。巴拿巴也成长了。

然后,巴拿巴带马可去的地方非常感人。他们航行到哪里去了?塞浦路斯……他直接带他回到了他第一次宣教失败的路线。

这就像耶稣来到三次不认祂的彼得面前,给了他三次认爱的机会一样,巴拿巴正在实践这种来自上帝的爱——饶恕

多么感人啊,对吧?巴拿巴多么良善!这是因为他正变得越来越像耶稣。

最终,在保罗的最后一封书信《提摩太后书》中,他对马可的高度赞扬绝非偶然,其中映照着巴拿巴的影响。正如巴拿巴从保罗那里学会了果断和勇气一样,保罗也通过巴拿巴学会了接纳和温柔,并成长了。

所有在基督耶稣里的人,都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都需要每天都有新的改变。

如果保罗和巴拿巴都需要持续的转变,那么您和我又如何呢?

所以,我不介意变老。在基督里,明天会不会使我成为一个更有盼望的人,明年会不会使我成为一个有更深厚爱的人呢?

在那里,我将找到我一生所渴望的真正的自己……

一个不羞愧的……

一个不需要刻意去证明的自己就在那里。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

让我们一起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