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5 照旧”是不行的
/Chinese Translation (中文翻译)
使徒行传 第58讲 日期: 2025年8月31日
标题: “照旧”是不行的
经文: 使徒行传 11:19-26 (和合本)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 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22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 23 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 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基督徒
“基督徒”这个称呼,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在今天的经文中。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详细探讨过这个称呼的意义吗?
它是在名词“基督”(Christos, Χριστός)后面加上了后缀“-ianos”(-ιανός)形成的。所以在希腊语中是“Christianos”(Χριστιανός),他们就是这样开始被称为基督徒的。
虽然“基督”(Christos)是当时通用语言希腊语的翻译,但在犹太人的语言中,它原本的意思是“弥赛亚”——受膏者。“弥赛亚”这个称呼现在听起来很宏伟,但如果直译,它“受膏之人”的含义就很难理解了。
如果你问一个对宗教不感兴趣的人,“受膏之人”是什么意思?你可能会得到各种奇怪的答案,但他们很难联想到“弥赛亚”的形象。事实上,即使在当时,这个词也只对犹太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犹太人从小听到大的称呼!是神借着膏抹所任命,要来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他们至今仍在等待弥赛亚。
因此,希伯来语的“弥赛亚”及其通用语的对应词“基督”,对犹太人来说,单单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唤起敬畏、激动和尊贵之情。
所以,当司提反称耶稣为基督——弥赛亚时,他被犹太人乱石打死。而当时煽动此事的青年扫罗,后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变,遇见了耶稣,并立刻像投下炸弹一样宣告:“耶稣就是基督!”
因此,保罗也成了一名逃亡者,在今天经文的那个时期,他正躲藏在家乡大数。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宣称耶稣是基督,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信仰告白。
在被称为基督徒之前,他们互相称呼为“门徒”或“弟兄”。他们被称为门徒,意思是效法耶稣、跟随祂道路的人;被称为弟兄,意思是借着成为门徒而与耶稣成为弟兄的人。
他们被视为危险的群体,因为他们跟随被犹太人以亵渎罪处死的耶稣。但用“弥赛亚-基督”这个神圣的称号来称呼他,则是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即使在今天,对我告诉一个犹太人我是基督徒,和告诉他耶稣是弥赛亚,他们感受到的情感会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门徒开始被称为基督徒,意味着基督教开始明确地与犹太教划清界限。
安提阿是罗马三大城市之一,是许多罗马人、其他民族以及犹太侨民共存的地方。那是一个古代的大都市,各族人民使用希腊语作为通用语言,融合生活在一起,就像那个时代的纽约。
在罗马人眼中,他们起初都一样是犹太人,但现在出现了一个被明确区分开来、有不同称呼的群体,他们被称为基督徒。更令人震惊的是,因其独特的宗教和传统而不与外族融合的犹太人,现在竟然与外邦人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社群,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冲击。
虽然教会的历史始于五旬节圣灵在耶路撒冷的降临,但当时教会仍像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直到在罗马的安提阿城,出现了第一个由外邦人和犹太人共同建立的教会,一个名为基督教的新群体才由此诞生。
然而,对于安提阿的大多数罗马人来说,“基督”(Christos)与其说是一个意为“受膏者”的普通名词,不如说是一个指代耶稣基督的专有名词。也就是说,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由各民族组成的社群形成了,而这个社群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有一位名叫“耶稣基督”的“主人”或“拥有者”。
上周,美国基督教界的重要人物约翰·麦克阿瑟牧师的葬礼举行了。关于他,确实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他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和牧师,但他几乎不承认说方言或圣灵的作为,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刻板的圣经主义者。然而,他勇敢地斥责那些搅乱教会的异端和成功神学,并一生坚定不移地传讲简单的福音,这一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在葬礼上,他的长子分享说,通过与父亲最后的几次对话,他确信了父亲56年讲道的核心信息。他父亲最感痛心和无奈的是,许多美国人虽然相信耶稣是他们的救主,却没有真正接纳祂作他们的主。
将耶稣作主,被看作是那些决定要成为更委身的基督徒的特殊人群的选择性项目。因此,他一生的信息,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耶稣不是你的主,祂也绝不可能成为你的救主。”
谁能反驳这一点呢?这正是神儿子耶稣基督之名的意义所在!
然而,在这个时代,当你提及耶稣是基督时,几乎没有人会生气或惊讶,但人们却对这个名字的含义几乎一无所知。
罗马书 10:9 (和合本):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当向那些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一样,不明白耶稣基督之名意义的外邦人传福音时,保罗挑战他们要口里承认耶稣是主——“Kyrios”。在当时,罗马帝国的所有人都必须宣誓效忠“凯撒是主(Kyrios)”。然而,宣告“不是凯撒,耶稣才是我的Kyrios!”这样的认信,可能会让你在竞技场里被狮子吞噬。
对犹太人来说,“耶稣是基督-弥赛亚!”的宣告,对罗马人来说,“耶稣是Kyrios!”的宣告,都是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做出的认信。这绝不是为了敷衍了事、在没有真正相信的情况下就能轻易说出口的。
耶稣是你的Kyrios——你的主吗?耶稣真是你的基督——你的弥赛亚吗?如果是,你愿意为这认信赌上性命吗?
因为我是成年后才信主的,所以起初对教会文化感到非常陌生。例如,我刚去教会不久,圣诞节前后,我的小组决定去探访一家养老院。我们为那里的老奶奶们写圣诞贺卡。
当小组长看着我们制作的卡片并称赞时,我至今还记得他看到我的卡片时瞬间愣住、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写的是:“圣诞快乐,祝上帝生日快乐!”
组长很尴尬地说:“啊……嗯……也可以这么说吧。” 就有过这样的小插曲。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教会文化如此不熟悉的人来说,有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到既困惑又新奇。
例如,第一次见面的人们就互相称呼“弟兄”、“姐妹”。这是一个非常亲切的称呼,这样称呼是好的,但问题是,这个称呼常常与其意义无关,显得非常空洞。
在我去教会之前,能称呼为“弟兄”的非亲兄弟,都是那些亲如家人、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的真正亲近的人。但在教会里,即使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年龄或任何事,也可以称呼为“弟兄”。
“执事”(jipsa)这个称呼也很奇怪。从常理上讲,执事是在卑微的岗位上服事的人,比如收拾桌子、打扫地板……是那些手里总拿着抹布的人。但很奇怪的是,那些完全不做这些事的人,无论信仰水平如何,只要结了婚就都成了执事。即使没结婚,只要超过一定年龄,就成了见习执事,但称呼时都叫“执事”,这让我觉得很新奇。
渐渐地,我也开始习惯了教会的用语。我意识到,在教会里,有很多称呼的用法与其本意几乎没有关系。
然而,即使那些都可以忽略不计,难道没有一些称呼是绝对不能空洞地使用的吗?有些表达是我们信仰的核心,在世俗中几乎不使用,比如“主”这个称呼。
我开始去教会后,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真正体会到“主”这个称呼的含义。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才领悟到教会里最常听到的对耶稣的称呼的意义,这本身不就说明了些什么吗?
当我终于明白“主”的含义时,我感到非常震惊。这个称呼只能用于神,祂是对我和整个世界拥有完全主权的所有者!是用来称呼万物之主的最高敬称。我看到教会里的人们很轻易地“主啊,主啊……”地叫着,但我很少见到真正把耶稣当作自己的主人、相信祂是全宇宙之主的人。
所以,当我真正体会到那个词的含义时,我记得我感到非常困惑。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称兄道弟,对一个毫无服事的人称呼执事,一边自己决定一切,一边称耶稣为主的地方,难道还能成为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的地方吗?这样下去真的可以吗?
在这样的地方所说的相交,能是真正的相交吗?更有甚者,在这样的地方所说的爱,真的是爱吗?
作为爱之本体、万爱之源的神的儿女,我们的爱,难道能比世人所说的爱更轻浮、更浅薄吗?这样是不对的,不是吗?
作为一名牧师,我感到悲痛的是……我痛苦地怀疑,这些空洞的词汇是否是从牧师的讲道和讲台上开始的。我看到很多美国年轻牧师传讲这样的信息:
“各位,能像耶稣那样活的只有耶稣自己。因为耶稣替我们活出了公义的生命,所以我们活不出来也没关系!我们做不到的!所以不要灰心!不要有罪恶感!没关系的!” 你们没听过类似的信息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这样的信息本身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它的意图是有问题的。如果我们是第一次向不认识耶稣的人传福音,我们应该说:“神爱你。即使你还陷在罪中,即使你感到羞愧,就照你本来的样子来到主面前吧!” 这就是福音。但这不是终点!人必须悔改。必须承认罪,反思羞愧,悲痛地向主祈求饶恕。
照旧是不行的,必须向主认罪,悲痛地祈求饶恕。然后,耶稣基督公义的生命和死亡就为我们的罪付上了代价。
通过经历与耶稣同死同复活,我们就得以更新,成为神的儿女。这才是福音。
之后我们可能还会跌倒,还会犯同样的罪。但那时会怎么样呢?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厚颜无耻,越来越麻木吗?绝对不会。
羞愧感会更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带着更悲痛的心来到主面前。因为那是不行的。当你真正敬畏主、爱主时,你绝对不会对罪变得麻木。
主不是一个只要按下“悔改”按钮就会给出饶恕的自动售货机,祂是有位格的。如果我们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在祈求饶恕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带着尴尬和更痛苦的心来到天父面前。
所以,以前我们享受的罪,现在会变得越来越不舒服。良善的良知被唤醒,我们宁愿吃亏也想活得正直。即使没人看见,我们也想活得在神面前无愧。
这就是“圣徒”——意为圣洁之人——理当要走的成圣之路。当我们越发恢复到主所期望的样式时,我们自然会享受到更大的平安和满足的生活。
那才是最有福的人生。那是我们的主人——主——所应许的丰盛生命的祝福。但撒但扭曲神的旨意,让我们在自己仍是主人的同时,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是个不错的基督徒。
截至2023年,67%的美国人表示相信天堂,但在同一项调查中,相信地狱存在的只有59%,这表明大约有8%的人只信天堂,不信地狱。不仅如此。
2010年的一项调查(Probe Ministries/Barna)发现,在重生的基督徒中,持有“圣经世界观”(包括相信耶稣是唯一救恩)的比例为47%。10年后,2020年同一机构的调查显示,同一群体中持有“圣经世界观”的比例骤降至25%。
这意味着,在自认为是重生基督徒的人中,只有25%相信耶稣是唯一的救赎道路。这不是针对全体美国人,而是针对那些自称是重生基督徒的人。75%的人相信有其他的得救途径。
一个自称重生的基督徒,怎么能如此无视基督的教导呢?“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这意思是因为我是基督徒,所以我所做的一切,吃的、喝的、任何事,自然而然地就荣耀了主吗?还是说,这是一个挑战,要求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做任何事时都要思考是否荣耀主,并照此行事?
这两种解释中,哪一个才是真理?根据你的解释,你生命的果子会有天壤之别,不是吗?
为主的荣耀而活
为主的荣耀而活是什么样子?在今天记载着外邦人大量归主的复兴场景的经文中,巴拿巴再次登场。有许多人因巴拿巴归向了主。经文说这是因为巴拿巴的哪一方面呢?
使徒行传 11:24 (和合本):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巴拿巴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因为巴拿巴是这样的人,所以有许多人通过他相信耶稣基督是Kyrios(主),并成为了基督徒!经文是这样说的。
巴拿巴在这第二个复兴的场景中,再次得到了圣经的高度赞扬。但你们还记得吗?他初次登场的第一个复兴场景!
使徒行传 4:36-37 (和合本): 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在耶路撒冷的第一次复兴时,巴拿巴也在场。圣经具体记载并称赞了他在那次复兴中的角色。
一个人被圣洁的圣灵充满,能不变得善良吗?一个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为主的荣耀而活的人,能不变得善良吗?
如果耶稣基督是主,一个人能不善良吗?当你心存恶念时,圣灵会担忧,你因此而悔改,来到主面前,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人能不渐渐变得善良吗?
一个每天持续经历向主悔改、被饶恕、在爱中被恢复的人,能不被圣灵和信心充满吗?
这话也适用于我。如果我们像巴拿巴那样越来越善良,被圣灵和信心充满,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复兴——灵魂归向主——难道不会加给这个教会吗?主,我们的主基督,对我们的要求太多了吗?
奇妙复兴的种子
今天经文中出现的安提阿教会,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教会,是第一个外邦人和犹太人一同被称为基督徒、组成一个教会的教会,可以说是基督教的开端。主的膀臂与那些为祂的荣耀而活出良善的圣徒同在,那里发生了奇妙的复兴。这个教会也是第一个一同聆听主的声音后,正式差派宣教士的教会。
这真是一个令人羡慕、了不起的教会。但是,如果你看今天的第一节经文,就会发现这一切都始于“司提反的殉道”。
当司提反被他的犹太弟兄们用石头悲惨地打死时,那些杀害他的人气焰嚣张,以为耶稣的追随者们会吓得不敢动弹。他们可能以为,就像之前的其他群体一样,他们会四散消失,无声无息。
但他们反而更深、更广地扩展开来,向全世界发光,建立教会。司提反的死,是否成了这一切复兴的种子?
罗马书 8:28-39 (和合本): 28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对于像司提反那样爱神的人,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他们得益处!
29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30 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我们得救,不只是为了得救,而是被拣选来效法祂儿子耶稣基督的模样。在他们的生命中,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他们得益处。这意味着,即使是死亡,也能成为复兴的种子。
并且神会使他们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会称他们为义,并叫他们得荣耀。每周教会里都回响着要效法耶稣的诗歌和告白,但我们是否真的在认真地走这条路?
我们效法基督是什么意思?效法基督就是成为基督。如果你成了基督,你会做什么?那就是变得好像耶稣基督通过我活出来一样。
31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32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33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 34 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35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36 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这里的“我们”是哪些人?是那些为了基督的身体——教会和邻舍——而甘愿在自己生命中补满基督患难之缺欠的人。他们就是在这里领受应许的“我们”。
37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38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39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阿们。你属于这个“我们”吗?所有那些自称是重生基督徒的人,都属于这个“我们”吗?
朋友们,我虽然成了一名牧师,但我不想被这个时代的教会文化所玷污。我想称呼我真正认为是弟兄的人为弟兄,我想用至少可以称之为爱的心来对待你们,而不是空洞的情感。
最重要的是,我将传讲在我所爱的主面前无愧的真理信息。即使这信息会冒犯这个时代的人,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以至于没有人想听,但只要我站在这代表主的位置上,我就不能放弃。
如果我因此必须被石头打死,我将宣告那不可妥协的真理——耶稣是基督,凡不以耶稣为主的人都不能得救——然后我愿意被石头打。
我将呼喊出这个真理:我们必须以罪人的本相归向主,但绝对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样子。我宁愿成为一个为此被石头打死的司提反。
如果那死亡能成为种子,在各处催生生命,成为真正复兴的前奏,我甘愿成为司提反。然而,我仍有盼望。
如果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的人能同有司提反的心志,那么我们所有人,我们整个教会,就能成为这个时代被圣灵和信心充满的“好人”——巴拿巴!我相信,《罗马书》的这个应许,真的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在这个特别的教会里实现。
马太福音 5:14-16 (和合本):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当我们因着好行为成为光时,主必将我们高举,照亮全家!那么,复兴将再次临到这个时代。阿们!让我们一同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