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2025 祷告是爱 (Dǎogào shì ài)

Chinese Translation

讲道

上周,我们看了约伯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在敬拜上极其殷勤的人。他甚至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以防万一自己或家人犯了罪,而提前献祭。

这表明约伯的属灵状态与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相似。他们一丝不苟地遵守律法,甚至到了过度的地步。

例如,当使徒保罗被犹太人抓住并要受鞭刑时,他是这样记录的。在哥林多后书11章24节,他说:“我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这意味着他被鞭打了五次,每次都正好是39下。但为什么是39下呢?

申命记25章说:“如果恶人该受责打,审判官就要叫他伏下,当面按着他的罪照数责打。只可打他四十下,不可过数;如果过数,便是当众羞辱你的同胞了。”

最多是40下,那他们为什么只打39下呢?这是因为如果他们数错了,打了41下,他们就违背了律法。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只打39下。

这听起来是不是和约伯很像?他是不是也为了安全,为了避免触怒上帝,而有点过度地提前献祭了呢?

约伯,这个享受祝福并为了守护祝福而殷勤献祭的人,遭遇了不幸。他的三个朋友前来,试图解释上帝是谁,就像那些并不真正认识上帝却夸夸其谈的假先知一样。

然后,以利户的最后登场正确地定义了上帝。以利户,就像为预备主道的施洗约翰一样,正确地解释说,如果我们能理解上帝所有的旨意,那祂就不是上帝了,并且上帝允许苦难,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然后,上帝亲自,就像耶稣一样,直接来到约伯面前,向他显现。通过这次经历,约伯直接遇见了上帝。

约伯被一个事实深深震撼:比宇宙还伟大的上帝,竟然认识他这个如尘埃般微小的人。上帝向他这个曾对上帝挥舞拳头、连虫子都不如的人,展示并解释祂所创造的世界,这让他深受感动。通过这一切,约伯认识到上帝是位格的……并且祂就是爱。

他被这一认识感动得几乎窒息。他看到,他过去所有那些机械、一丝不苟的敬拜,就像一个员工为了让挑剔的老板没理由找他,而提前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瑕。

但是主知道一切。祂知道约伯内心的想法与他外在的言行之间的差异。祂知道约伯所有那些内心怒火中烧、外表却假装虔诚的时刻。

约伯意识到,主知道这一切,却仍然对他保持忍耐。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上帝面前抬不起头来。

几周前,我给你们看了一个短片,对吧?那是一个男人尴尬地走进教堂,然后泪流满面的场景。我当时说我很惊讶,因为它和我第一次遇见主时的情景太相似了。

唯一的不同是,我当时完全俯伏在地板上,哭了一个多小时。那时候,我是一个非常骄傲、敏感、无法忍受示弱的人。但在那天,当我遇见主时,我彻底崩溃了。

我意识到,主为了拯救像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受造物,忍受了多少羞辱。祂是何等忍耐,何等长久地等待,祂完全知道我这个懦弱、冷漠、污秽、连虫子都不如、完全不配的人的真实面目。在那份爱面前,我彻底瓦解了。

即便在那之后,我仍然不断跌倒、背叛祂、违背承诺——不仅仅是违背,甚至常常不记得自己曾许下过承诺。然而,祂却一直扶持我,拉起我,牵着我的手,把我这个完全没有资格的人带到今天。

像我这样完全没有教会背景的人,以及像约伯那样过着信仰生活的人,都需要以这种方式遇见上帝。

即使在今天,犹太人为了避免违反在安息日不可为做饭点火的命令,禁止打开或关闭任何开关。他们也禁止触摸书写工具,以避免触犯不可书写的律法。

在我们附近有许多犹太人居住的公寓楼里,周五晚上常常会雇一个非犹太裔的兼职人员为他们按电梯按钮。在犹太居民占多数的楼里,电梯在那天会自动在每一层停下。

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显得很荒谬。但如果你要嘲笑这种行为,你必须站在以下两种立场之一,对吧?要么你根本不相信上帝,这样这些奇怪的行为就显得可笑。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每周五晚上在全球犹太社区发生的这些事,不就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喜剧吗?

然而,对于信上帝的人来说,要嘲笑他们,至少必须确信这些行为并非上帝所期望的。而这种确信,难道不应该直接来自上帝吗?

只有当我们真正过着每日承认并敬畏上帝的生活——就像约伯不再为了避灾而献上无意义的、预防性的祭物一样——我们才能开始对犹太家庭安息日晚上的景象感到一丝悲悯。

上周,当我揣摩这段话语时,一个悲伤而沉重的想法涌上心头。难道没有一些人,即使是上耶稣的教会的人,也抱着“绝不能得罪上帝”的想法,尽可能正确地敬拜或过度地服事吗?

同时,他们不也生活在恐惧中,害怕如果得到上帝太多的称赞,他们或他们的孩子会变得像约伯一样吗?他们当然相信上帝,但他们的信仰生活实际上与犹太人,或与约伯遇见上帝之前的状态相似。

上帝通过约伯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说我们应该适度地实践信仰,以避免变得像约伯一样吗?这是教训吗?

我们生命中最害怕的事情:失去财富、失去孩子、失去健康、被人抛弃。上帝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经历过我们最恐惧的一切的人,并告诉我们:“这些并不是让你在生活中不快乐的原因!”

真正不幸的人生是不认识上帝的人生。是像以前的约伯那样生活,机械地敬拜,抱着一种模糊、焦虑的信念,以为只要过着良善的生活,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幸。

但约伯自己绝不想回到从前的自己。他绝不想回到那个拥有一切,却时时刻刻担心会失去一切的时候。

他现在真正地知道了——不是因为别人告诉他,而是他自己知道——上帝认识他,宇宙的主宰爱他。在圣经里,“认识”这个词可以指最亲密的关系,就像夫妻之间那样。因此,这是相互的。

你不能因为你知道一个不认识你的名人,就使用这个词。希伯来语中“认识”的概念包含了拥有的意义。约伯成了上帝的约伯,上帝也成了约伯的上帝。

那么,那个约伯会想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只“知道关于”上帝——那位遥远的创造主,并为了避免祂的不悦而机械地、殷勤地敬拜祂的时候吗?绝对不会。

在马可家中的祷告

彼得被天使奇迹般地救出,起初他以为是在做梦,就跟着天使走。直到天使离开,他才意识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是真实的。然后他前往马可母亲的家,那是弟兄姐妹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如果彼得一直凭着信心祷告他会被释放,他见到天使时一定会欣喜若狂。然而,即使他曾为得释放祷告,他的祷告也缺乏期待。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在几天前,耶稣所爱的雅各被悲惨地斩首了。那时,他和整个教会都曾恳切地祷告,但最终,主还是允许雅各被处决。

然而,彼得并不像普通人那样害怕。他曾亲眼看见并触摸过那位被残酷钉死在十字架上却复活了的耶稣。自从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他一直感觉到圣灵与他同在。

提摩太后书向我们展示了那是怎样一种心态。

[提摩太后书 4:6-8 NIV] “我已经被浇奠,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他为主而活。他的生命由主引导。你不知道那种确据是何等美好。

我得了新冠之后,几周内瘦了大约30磅,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我几乎只能吃粥,还消化不良,无论吃多少止痛药,头痛都无法消失。

由于预约排满,我甚至无法做详细检查。整天躺在床上,当我听到客厅里孩子们的笑声时,眼泪就会流下来。

然而,当我反思时,我感到一种感恩。虽然我仍有许多需要改正的缺点,但我正过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正直的生活。我用我全部的力量去爱,不仅是我的家人,还有主托付给我的教会和弟兄姐妹。当我看到他们中有人生病时,我祷告将他们的痛苦转移到我身上。

我意识到,我比生命中任何时候都更准备好去见主。所以,我能稍微理解彼得的感受。怀着同样的心情,即使在被处决的前一晚,彼得也将他疲惫的身体交托给主,安然入睡。

当他被释放时,他没有兴奋,而是保持冷静,试图辨明上帝的旨意并评估情况。当他那晚到达马可家时,教会正聚集在那里,为彼得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悲伤,并恳求上帝拯救他。

彼得敲了门,他们可能叫一个名叫罗大的小女孩(可能是教会成员的女儿)去看看是谁。罗大认出是彼得的声音,欣喜若狂地跑回去对大人们喊道:“彼得弟兄回来了!”

信徒们听到罗大兴奋的喊声后,反应如何?“这女孩疯了。”这是他们共同的第一反应。经文说罗大坚持说是真的,“坚持”这个词意味着她不停地说。

讽刺的是,那个一直为彼得得释放而恳切祷告到深夜的教会,即使有见证人在场,也无法相信。他们在祷告的同时,却坚信彼得的释放是不可能的。

从这里,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我们自己的祷告。聚集在马可家的人,并非被复兴浪潮和情感冲昏头脑的人。

几天前,他们曾在广场上目睹雅各被斩首,这是为了警示众人,信耶稣可能会导致死亡。他们是冒着这种风险聚集祷告的人。

此外,在12章的结尾,我们看到保罗和巴拿巴也在那里,他们是安提阿教会差派来,带着救济饥荒捐款的。这些人不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他们是认真跟随主的门徒。

然而,他们祷告时,并没有真正期望上帝会拯救彼得。在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关于与神同行的误解。

这里出现的人物——彼得、巴拿巴和保罗——是历史上与上帝相遇并同行最亲密的人。然而,从这个场景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并不知道上帝会拯救彼得。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知道。

当上帝拯救彼得时,祂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示:“束上腰带”、“穿上鞋”、“披上外衣”、“跟我来这里”。但在那之后,祂就把事情交给了彼得。

上帝帮助我们,引导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祂不想遥控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祂有时会直接、奇迹般地介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祂是间接地帮助我们,让我们自己去判断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上帝引导我们,而不是遥控我们。这种引导有时是我们内心微小的感动或触动,有时是眼前的环境,而在像今天这样的日子里,祂通过像我这样的讲道者来启示祂的旨意并引导我们。

我们对这种引导的回应,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聆听那个声音,专注于主的旨意;或者,我们可以口里呼求释放彼得,心里却在为教会的未来写下各种各样的剧本。

聚集在那里的所有门徒都未能辨明主的旨意,只是用嘴唇祈求,这真是令人惊讶。他们不是形式化祷告的法利赛人,也不是旧约中的人物。

他们是见过复活的耶稣、领受了圣灵的浇灌、能流利地用外语传道并施行神迹的人。这样的人在祷告时竟然对上帝的作为毫无期待,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能带来安慰,因为我们也常常如此。在亲身经历上帝所行的神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自己祷告时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期待。我们做了太多没有信心的祷告。

虽然我是一名牧师和属灵领袖,但我并不总是知道上帝的旨意。有些事情非常简单明了,但另一些时候,我祷告了却仍然不明白。我必须听取人们的意见,做研究,并敲开各种门。

搬家时,可能有时上帝会说:“就是这栋房子!”但大多数时候,除了祷告,我们还需要寻求建议、做研究、并亲自去考察。当上帝显得不明确时,这会令人困惑,我们常常不知道祂让我们处于这种模糊状态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然而,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如果我正在祷告寻求主的旨意,却仍然不明白,那么现在就是继续在祷告中倚靠祂,同时勤奋地做出我能做的努力——寻找和叩门的时候。祂让我经历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必要的。

在今天的经文中,彼得被天使从希律的魔掌中救出,这无疑是教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圣经为什么如此详细地记录那天晚上教会里发生的事情——他们说罗大疯了,罗大坚持己见等等?

这必定是主想教导我们一些东西。其中一个教训是,我们常常还不如像罗大这样的孩子。那个孩子祷告并相信了,所以她立刻相信是彼得,并跑进去分享好消息。但大人们却坚信那不可能是真的。

两千年来,主一直向所有基督徒展示罗大。当你祷告时,首先要相信。即使上帝后来回答“不”,至少在你祷告的时候,要相信它会成就。

上周三,我们结束了对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祷告》一书长达23周的学习,该学习从四月开始。当我们一起总结这本书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祷告就是“爱”。

这说的不是单方面的粉丝对一个不认识他们的偶像的爱慕。它说的是一种相互的爱,一种彼此的归属。为了爱那为灵的上帝,我们最终要祷告,无论是否有外在的行为。我尊敬的一位美国牧师曾说,主日敬拜是最高形式的祷告。

我们一起读的这本书以“祷告的邀请”开始。我来引用其中的一部分。

“今天,上帝的心是一道敞开的爱的伤口。祂因我们的疏远和心不在焉而伤痛。祂为我们不亲近祂而哀悼。祂为我们忘记了祂而悲伤。……我们流浪在远方太久了:一个充满噪音、匆忙和人群的地方,一个充满挫折、恐惧和恐吓的地方。而祂欢迎我们回家:回到宁静与平安,回到友谊、团契和真诚,回到亲密和接纳。打开这扇通往家园、通往上帝之心的门的钥匙,就是祷告。”

“也许你不相信祷告。也许你曾尝试祷告,却深感失望和幻灭。你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信心。那没关系。上帝的心是敞开的;你受欢迎。”

“也许别人伤害了你。也许生活让你遍体鳞伤。也许过去的痛苦记忆让你处于永久的痛苦之中。你逃避祷告而不是参与其中,因为你觉得自己离上帝太远,太不配,太污秽。不要绝望。天父的心向你敞开。”

“也许上帝对你来说似乎遥远、不可接近。现在听我说。上帝的心是一颗敞开的心。通往这个家的钥匙是祷告,门是耶稣基督。”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因为它像一首诗,不断地邀请我们,说:“上帝的心是敞开的。”即使你感觉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也没关系。即使你一点信心都没有,也没关系。

有时,当主日的话语深深刺痛你,让你的心感到沉重时,即便那时,主的怀抱也是敞开的。祂给你那种不安,正是为了呼唤你到祂这里来。祂张开双臂,告诉你,你现在的样子是不行的,邀请你过来。

就像我们两周前一起唱的歌:“天父的膀臂已张开!耶稣在呼唤!来就近天父。”

让我用书中一个美好的故事来结束,它描绘了祷告的样子。一个两岁的儿子有一天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安抚他,但都无济于事。

突然,父亲一把抱起儿子,紧紧地搂着他,开始即兴唱起一首爱的歌。“我爱你。我真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你让我快乐。我爱听你的笑声……”孩子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当父亲把他扣在汽车座椅上时,男孩抬起头说:“爸爸,再唱一遍。”

祷告就像这样。它是带着一颗单纯的心,来到上帝的怀抱,请求祂为你唱一首爱的歌。让我们就这样祷告吧。

即使我们曾生活在充满噪音和焦虑的远方,主的怀抱也是敞开的。无论我们多么污秽,主的心是敞开的。

我第一次遇见主的那天,眼泪开始流淌,因为尽管祂知道关于我的一切——那些我以为没人知道的事——祂仍然张开双臂说:“我亲爱的孩子,到我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