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主的安息之所

日期: 2024年12月15日

主题: 主的安息之所

经文:

[使徒行传 7:44-49]

44 我们的祖宗在旷野有法柜的帐幕,是神吩咐摩西照他所看见的样式做的。

45 这帐幕,我们的祖宗相继承受,与约书亚同入神在他们面前赶出外邦人的地,直存到大卫的日子。

46 大卫在神面前蒙恩,祈求为雅各的神预备居所。

47 却是所罗门为神建造了房屋。

48 但至高者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中,就如先知所言:

49 “主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怎样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

我们刚刚读到的经文是司提反的最后呐喊。宗教领袖们对他的控诉愤怒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因为他声称 “神不住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

这也是他们逮捕耶稣的原因。他们甚至找来了假见证人来指控耶稣,说祂威胁要拆毁圣殿。

上周我们看到以色列是如何轻易地堕入偶像崇拜的。他们敬拜金牛犊,把它当作耶和华神,甚至歌颂它,将偶像崇拜称作敬拜。

今天,司提反的呐喊实际上是: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你们已经开始把这圣殿建筑称作耶和华神了吗?这同样是偶像崇拜!”

你能听到司提反的呐喊吗?

还是你会想:“称神的圣殿为偶像,这是不是太过分了?真的会这样吗?”

然而,请想一想: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路人嘲笑祂时反复提到的就是这一点。

[马可福音 15:29-30]

29 路过的人讥诮祂,摇着头说:

“啊!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

30 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对这些人来说,圣殿已经成为他们的神。

他们没有像敬拜摩洛那样树立偶像,也没有公开崇拜它们。

对他们来说,“偶像”这个词甚至是令人厌恶的。

但实际上呢?

圣殿这座建筑,以及神所赐的律法和诫命,都已经成了他们的偶像。

司提反的呐喊是:

“这座建筑怎能容纳全能的神?你们所研究和背诵的圣经能完全涵盖祂吗?神是如此渺小的吗?”

不!对祂而言,全世界不过是祂脚下的脚凳。

当我接受体检时,医生可能会获得许多关于我的医学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像我的妻子或家人那样了解我。

[约翰一书 4:7-8]

7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这不是关于圣经知识的。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斥责律法师,说他们每天都在读圣经,却看不到神,是“瞎眼的人”。

这就像收到一封来自爱人的信,惊叹于信中的内容,甚至研究并背诵,却完全不去思念写信的人,仅仅执着于信本身,却不爱信的作者。这种荒谬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

这难道不可笑又令人无奈吗?

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撒旦持续诱惑的结果。

撒旦就是这样使我们眼盲。他用能够刺激我们欲望的诱饵来诱惑我们,同时让我们将神赐予的美好事物(如圣殿或律法)偶像化,从而引领我们走向灭亡之路。

问题在于,这条路看起来像是好的。它看起来像一条保证稳定和成功的宽广大道,但它的尽头却是灭亡。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特别强调:

[马太福音 7:13-14]

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14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当我们遇到一条看似容易、宽广的路时,我们不应感到安心。

相反,我们应更加寻求主并保持警醒,因为,正如耶稣警告的,他们披着羊皮来到我们中间,但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阿摩司书 5:25-27]

25 以色列家啊,你们在旷野四十年,岂是将祭物和供物献给我呢?

26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的神像,就是你们的王西坤和偶像基云,以及你们的神的星。

27 所以我必使你们被掳到大马士革以外。这是万军之神耶和华说的。

这段经文与上周的内容非常相似。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司提反引用了阿摩司书,但仔细观察却并非如此。

第25节几乎相同:“在旷野四十年,你们从未真正敬拜我。”然而,在阿摩司书中,额外提到了你的王——米勒、色宫和基云等偶像,他们因偶像崇拜而被掳的地方是大马士革,这在今天属于叙利亚。

阿摩司的警告最终在公元前722年实现,当时北以色列国被亚述摧毁。

而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提到的是被掳到巴比伦的事情,这发生在大约120年后,犹大国被掳到巴比伦(现今的伊拉克),在那里度过了70年。

虽然事件类似,但这是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

崇拜的对象和由此导致的不幸事件可能略有不同,但最终同样的模式不断重复。

我们的时代有多不同呢?为什么人类悲惨的历史总是重复呢?

当我们看十诫中最被强调的内容时,可以看到神并不希望以任何可见的形象来代表祂。然而,看到以色列人的局限性,神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可见的东西。

有趣的是,神指示他们制造的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简朴。

那时以色列人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刚刚离开埃及,对吗?

比如,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胡夫金字塔,高达150米,与纽约的弗拉特艾恩大厦(Flatiron Building)高度相当,但其底面积约等于八个纽约街区。

而这仅仅是一个法老的陵墓。

另外,还有巨大的雕像,比如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高度达20米,长度为80米。

即使在今天,这些建筑因其宏伟而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被视为谜团。

然而,神提供了什么来象征祂的同在?

十诫的石版。据《塔木德》记载,这些石版薄而小,约为30厘米见方。

存放石版的约柜是一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箱子。

而存放约柜的会幕是一个仅63平方米(传统韩式计量约19坪)的简朴结构。

如果比较规模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对于曾经生活在雄伟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旁的以色列人来说,几乎与他们的帐篷没有区别的会幕,必定显得非常朴素。

当偶像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伟大时,为什么真神却如此谦逊?

第一个原因是,与偶像不同,神不希望给祂的子民加上沉重的负担。

耶稣也曾对门徒说:

[马太福音 11:28-30]

28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29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更重要的是,神不愿意在可见的、有局限的、暂时的事物领域中与之竞争。

你是否有过一本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书?

如果这本书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你可能感到失望。

即使是拍得再好的电影,也无法完全还原你阅读时脑海中想象的场景。

技术在不断进步,从4K到8K,甚至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出极其逼真的虚拟世界。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小时候读书时进入想象世界的无限体验相比。

在想象中,时间流逝的方式不同,空间被超越,物理法则被忽略,在一个无限的世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永恒。我们被造得如此奇妙,可以在没有虚拟现实设备的情况下体验这些非凡的经历。

尽管电视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进步似乎让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大多数“现实”其实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于某些人的文字之中。

那些作家早已体验过这些现实,远早于这些技术的出现。

即使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世界中,现实也不过是在追赶过去的想象力,而非超越它。

然而,当我们习惯开车后,可能连走10米都觉得吃力。

这是技术让我们的能力退化的一个例子。

新技术可能会使我们失去锻炼和发展想象力的机会。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通过阅读书籍和与他人进行深入的对话,可以刺激并训练我们的想象力。

对我来说,和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光是一起谈论天堂的时候。

在这些时刻,那个世界变得清晰可见,而且我们谈得越多,画面就越清楚。这就是想象力的训练。

第二诫与这一概念直接相关。

神不仅禁止为假神制造偶像,也禁止创造任何祂自己的形象。

许多艺术家都尝试过,但即使是神的一个基本属性,比如祂的爱,也无法完美地用任何形式表现出来。

神无法被世上的任何事物所代表。

米开朗基罗画的那个白胡子老人是神吗?

那可能是艺术家通过祷告想象出的神的一部分,但绝不可能完全表达出神的本质。

作为一个绘画的人,我也无数次尝试描绘神,但无论是在画布上还是在我内心深处,都无法勾勒出祂的形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感受不到神的同在。

在我全心全意寻求神的过程中,我虽然无法用画作表达祂,但我可以感受到祂的同在。可以说,神无疑与我同在。

神没有给我们一个可见的形象,因为祂希望我们以这样的想象力和专注来寻求祂。

这不仅仅是智力上的集中,而是全心全意地付出我们的一切。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 11:1

这并不是让我们去想象不存在的东西,

而是通过我们的想象力去感知那位真实存在并与我们同在的神。

这就是属灵的专注,这就是尽心、尽性、尽力爱主你的神,这就是能够“看见”那位不可见之神的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像其他宗教的信徒那样制造或在家中摆放形象的原因。

有些新教徒引用第二诫,激烈批评天主教徒制作并摆放各种图像或雕像。

如果有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这些物品就经常想到耶稣,并且能够保持属灵上的专注,那无疑是最好的情况。

但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想到主,而在书架上放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希望目光经过时能片刻想到主,这样的行为会被主认为是违反第二诫吗?

此外,如果他们自己并没有完美地遵守其他诫命,那么他们也没有资格批评别人。

耶稣这样总结了十诫:

[马太福音 22:37-40]

37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38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40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耶稣解释说,所有的律法,包括十诫,都归结为两个原则:对神的爱和对邻舍的爱。

十诫由十条律法组成,通常分为两部分:

• 第一到第四条诫命涉及我们与神的关系。

• 第五到第十条诫命涉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然而,犹太人传统上认为某些数字具有重要意义:3、7、10 和 12。

因此,我认为关于神的诫命并非四条,而是完整的数字

• 第一到第三条诫命关注神,

• 第五到第十条诫命(共六条)关注人类,

• 而第四条诫命——安息日——位于中间,作为神与人相遇的点。

因此,十诫的结构是:

关于神的三条诫命

关于人的六条诫命

一条联合两者的安息日。

这样就完成了十诫。

然而,如果数诫命的数量,与人有关的诫命是关于神的诫命的两倍。为什么会这样?

耶稣给了我们线索:

[约翰福音 15: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耶稣重新定义了十诫,将两条原则浓缩为一条:“彼此相爱。”

约翰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爱如此重要:

[约翰一书 4:20-21]

20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

21 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爱”这个词的意义已经被严重扭曲,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其真实的定义。

[约翰福音 15:13]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圣经中所说的“爱”就是这种牺牲的爱。

大多数人通过母爱体验到这种爱。普通母亲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因此,我们常常从母亲身上体会到神所说的真正的爱。

但不同的是,这种爱是否可以为了朋友,而不是为了孩子去牺牲?

这种爱是超越的爱,不是来自世上的,而是来自天上的,只有从神来的生命才能实现的爱。

希伯来词 “hesed” 就表达了这种意义。通常翻译为“慈爱”,指的是通过仁慈表现出来的爱——

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好,或者是从富余中施舍,而是以牺牲和损失为代价的仁慈。

这就是神通过耶稣基督向我们显明的爱。

或许我们中很少有人会遇到需要为朋友舍命的情况。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象可以为主付出代价并以牺牲为代价给予仁慈。

首要的是,我们应该彼此成为这样的对象。

在今天的经文中,司提反将存放十诫和约柜的帐幕称为**“见证的帐幕。”**

在希伯来语中,“edut”这个词有三个含义:“见证”、“律法”和“约。”因此,约柜也被称为见证的柜。

然而,由于今天的经文来自新约圣经,它是用希腊语写的。司提反在几种解释中,特意选择了**“见证的帐幕”这一表达。

他强调了帐幕作为见证**的意义。

这是什么样的见证呢?

帐幕的存在本身就是神与祂的百姓同在的见证。

如果帐幕是“见证的帐幕”,那么刻有十诫的石版也可以称为**“见证的版。”**

[出埃及记 25:16]

“要把我所要赐给你的法版放在柜里。”

在摩西时代制作的约柜,在接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一直与以色列人同行,作为神同在的象征,直到大卫时代。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的统治下,约柜第一次被安放在一个固定的建筑物中,即所建造的圣殿中。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会幕只有大约63平方米(19坪)那么小,即使是所罗门的圣殿,与其他偶像的神庙相比,也是非常朴素的。因此,希律将圣殿的体积扩展了几乎十倍。

希律这样做是出于对神的爱吗?不,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权力。

然而,正如第二诫所明确指出的,通过可见的形象来理解神,只是一种暂时被允许的方式;神从未希望自己被限制于这种形式之中。

当会幕被称为“见证的帐幕”时,十诫的石版也被称为“见证的版”,这意味着以色列人要作为活着的、爱他们的神的见证者而活。

两千年前,在像今天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神的同在”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到这片土地——谦卑且低调。

一个婴孩以 “以马内利” 的名字诞生,这名字的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

看耶稣的生平,祂不仅实现了神的应许,是“约柜”,同时也是**“见证的柜”**。

祂过了一种彰显并见证活神的生命。

同样地,我们也被召唤如此行。

当耶稣降临时,犹太教已充满虚伪,但讽刺的是,那时的圣殿却是历史上最辉煌的。

在天主教宗教改革之前建造的那些最大的、最华丽的教堂,真的是偶然吗?

建立像希律圣殿那样宏伟的建筑,并不是主所喜悦的。

我们的主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对祂来说,那些并不重要。

作为神同在的“见证的帐幕”,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生活和言语来彰显祂,成为基督的见证人。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们想起主因客栈无空房而生于马槽,用牲畜的食槽作床。

虽然环境简陋又不舒适,但主的心必定充满喜乐。

如今,主借着圣灵降临,居住在我们里面,

祂选择住在或许比马槽更简陋、更不舒适的我们的内心。

无论我们多么卑微,住在我们里面的乃是万王之王。

祂宣告:“你是我的圣殿。”

摩西,深受神所爱的,却未能进入应许之地。

大卫,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也未能建造圣殿。

然而,我们是谁,竟被祂立为祂的圣殿?

祂使我们成为祂的“见证的帐幕”,

并希望我们活出基督的见证。

正如耶稣显明了那不可见的神,我们也被呼召成为“小基督”,向世界彰显祂。

虽然我们看不见祂,但我们应当培养对内住主的属灵专注,

在每一刻都意识到祂,与祂交流,直到我们长成基督的完全身量。

如果十字架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就注视它。

如果平静的赞美诗能帮助你,就在赞美中寻找主。

如果圣经能让你靠近主,就在祂的话语中遇见祂。

但不要止步于此。

操练自己,即使无法看到十字架,听不到赞美,或无法打开圣经时,仍能专注于主——

无论是在教会以外的公司、家中,还是在开车时。

不要停留不动。

努力达到基督的完全身量,打开那窄门,走上那窄路。

若我们在基督里重生,就该成长成熟。

爱不能仅仅通过接受来学习,必须通过牺牲和仁慈去实践。

为此,主建立了教会,并命令我们彼此相爱。

如此,我们便能成为主以喜乐和平安安息的居所。阿门。

让我们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