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门徒和圣人的喜乐

### 使徒行传讲道系列 48 - 门徒与圣徒的喜乐

**日期:**2025年4月7日

**对象:**有兴趣的听众

**主题:**“使徒行传讲道系列48”的核心主题与要点回顾

本简报总结了2025年4月6日所传讲的“使徒行传讲道系列48”的关键主题和重要观点。本次讲道以使徒行传9章26-31节为基础,探讨了门徒身份、圣徒生命,以及真正喜乐(J.O.Y.)的来源。

---

### 一、初代教会中的接纳与鼓励(使徒行传9:26-31)

- **起初的恐惧与怀疑**

讲道开始讲述门徒在耶路撒冷看到归主后的扫罗时的反应。他们对他的过去仍感恐惧,这是可以理解的: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种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就好比一个迫害教会、甚至杀害信徒的人,突然出现并自称为自由的拥护者。”

- **鼓励者巴拿巴**

巴拿巴起到了关键桥梁的作用,将扫罗带到使徒面前:

“巴拿巴却接待他,带他去见使徒。”

他为扫罗在大马士革传道作见证,使其被接纳进信徒团契。

- **巴拿巴的性格**

“巴拿巴”意为“劝慰之子”。使徒行传4:36-37记载他卖掉田产,奉献给教会:

“他有地,就卖了,把钱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巴拿巴的动机单纯,是出于能帮就帮的精神。

- **教会的和平与增长**

冲突解决后,教会经历了一个平安稳固的时期: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

### 二、愿使神喜悦的心

- **神喜悦祂的儿女**

如同孩子希望讨父母欢心,神也喜悦一些特别忠心的人物(如约伯、大卫、摩西、亚伯拉罕、约瑟、路得、波阿斯):

“神爱所有的儿女,但有些人特别令祂喜悦——正如巴拿巴一样。”

- **人内在对爱的渴望**

讲道指出,每个人都有被爱与带来喜乐的自然渴望:

“当这种渴望指向错误方向时,会摧毁人生;但其根源来自造物主父神。”

- **人心的不安与空虚**

奥古斯丁说:“你为自己创造了我们,主啊;我们的心在你里面得安息之前是不会安宁的。”

帕斯卡说:“这无限的深渊只能由无限、不变的存在——也就是神——来填满。”

- **讨神喜悦是真满足的唯一之路**

耶稣说:“我常做祂所喜悦的事”(约8:29)。

讲道指出:“成为神的儿女,就是成为神的喜悦。”

---

### 三、门徒与圣徒:不是荣耀的称号,而是信徒的身份

- **“基督徒”原是“门徒”**

引用Andy Stanley的观点:“信徒最初的称号是‘门徒’,而非‘基督徒’。”

“其实,所有基督徒都是门徒!”

- **门徒身份的挑战性**

路加福音14:25-27中,耶稣讲到成为门徒需舍己、背十字架,甚至舍弃亲情。

这不是少数人的选择,而是所有信徒的呼召。

- **“圣徒”意为“圣洁的人”**

希腊文“hagios”意为“被分别为圣的”,意味着效法“神的圣者”耶稣。

“如果你是门徒,那你就是圣徒;若你是圣徒,你自然就是基督徒。”

- **彼此关联的身份**

讲道指出,“门徒”、“圣徒”、“基督徒”并不是层级,而是信徒真实、互补的身份。

“人们听到‘基督徒原先是门徒’会惊讶,这说明我们可能误解了我们的核心身份。”

- **窄门的警告**

路加福音13:23-24中耶稣提醒:“要努力进窄门”,不能用多数人的标准取代主的教导。

---

### 四、J.O.Y. 原则:耶稣、他人、你自己

- **神设立的优先顺序**

讲道介绍了缩写词J.O.Y.:Jesus(耶稣)—Others(他人)—You(你自己)。

这代表神所设立的生活秩序:神 – 群体 – 自己与家庭。

- **爱神与爱人如己**

“爱神的人,也当爱弟兄姐妹”(约一4:21)。

爱人的行为体现了我们对神的爱。

- **挑战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生活的顺序不是J.O.Y.,那么“自己与家庭”最终将取代一切优先次序,即使表面上不是这样。

- **弃我、得喜乐**

讲道指出,唯有将耶稣与他人摆在前面时,才能填满心中的空洞,经历真正的喜乐。

- **巴拿巴的例子**

他将资源献给别人,因而令神喜悦,最终自己也得了更大的喜乐。

---

### 五、喜乐是产业,也是一种行动的呼召

- **小而坚定的奉献有大能**

讲员以蒙古学生Khulan的辅导经历为例,说明为主所做哪怕再微小的事,也永不徒然。

“为主献上的一切,祂都会倍增,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

- **成为“巴拿巴”式的鼓励者**

讲员表示,他愿意成为教会的“巴拿巴”,并希望藉此带给神喜悦。

- **重申J.O.Y. 顺序**

讲道以J.O.Y.原则作为总结,再次强调唯有按此顺序生活,才有永恒的喜乐。

- **世俗追求不能满足人心**

婚姻、事业、财产等若非以神为中心,终究无法真正满足人心。

- **愿成为一个满有喜乐的门徒群体**

讲道以愿景作结:建立一个被神的喜乐充满、在门徒训练中成长的教会群体。

---

### 关键要点总结:

- 教会要真正成长,需学会如巴拿巴那样放下惧怕、彼此接纳、互相鼓励。

- 每个人都有渴望带给神喜悦的心,而这正是从神而来的本能,也是我们真正满足的源泉。

- “门徒”、“圣徒”、“基督徒”并不是等级制度,而是每个信耶稣者身份的不同侧面。

- 按照J.O.Y.(耶稣第一,别人第二,自己最后)生活,是进入永恒喜乐的道路。

- 即便是为主所做的微小行动,也有永恒的价值,并带来丰富的喜乐。

-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以神和他人为中心、令神喜悦的门徒与圣徒群体。